时间 贷款 费用 车辆 银行 公司 企业 社保 可能会 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关于春节,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06 09:16:55    

春节的含义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其他传统上的名称还有新年、大年、新岁等,在中华民族的所有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最隆重的。

广义上的春节,有二十多天。有些地方开始的时间是是腊月(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者腊月二十四,各地风俗有不一样,我的老家湖南是从二十四日开始。这一天俗称“过小年”,有祭灶神等活动。按照老家的惯例,从这一天开始,大家的伙食要改善了,吃好的了。所以,我们小时候特别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即除夕,和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的高潮。

整个春节期间的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大家注意了,在表述农历的时候,“十二”这样表示日期的数字要写汉字,不能用阿拉伯数字的12带代替。

春节的由来以及古代历法的变动: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三皇五帝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据说这是春节最初起源,但是并没有确切证据。

关于春节的起源,比较可信的根源是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可就是这个年头岁尾的具体时间,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统一。

夏朝的时候,以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时候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而这个时候还是秋末初冬时分。汉朝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沿用秦朝的历法。那么,一月又是什么时候重新改为为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呢?

到了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4年,写《史记》的司马迁等人提议改历法。汉武帝采纳了这个意见,他命令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新历法。在此之前是十月为岁首,这部名为《太初历》的新历法又重新把一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我国传统的阴历(即农历)渐渐确认了下来,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大家不要觉得“落下”这个姓很奇怪,古代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复姓,比宰父,百里,大狐,漆雕,申屠等,这些大多是古代部落的名称或者封地的地名。有些复姓后来慢慢演化成一个字的单姓,比如“落下”,后来演化成了“落”或者“下”这两个姓。有些还保留着两个字的复姓,比如申屠。

汉武帝时期确立了一月为一年的开始之后,过年的日期就固定下来了,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可是,在中国古代,过年并不叫做春节,而是有不同的称呼:

先秦时过年那天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

两汉时期,过年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那天被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

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

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总之,过年这一天就是不叫春节,而且“元旦”一词出现了近两千年,“春节”一词倒还没出现,元旦很长时间就是指今天的春节那一天。

那么,春节一词是怎么出现的呢?

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开始了。

袁世凯当政时期,北洋政府内务部提请大总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袁世凯批准了这一提议,同时把西历的1月1日改成了元旦。这样,农历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就此固定了下来。农历和公历开始并行。

国民政府北伐之后,北洋政府垮台。

国民党又搞出了新花样,只准用新历,不准用旧历,准备把春节取消,过传统年不放假。这种荒诞举措遭到民众一致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春节的民间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每到腊月三十,“年”就窜到村里到处吃人。有一年腊月三十,"年"到了一个村庄,碰到了两个牧童在甩放牛的鞭子。"年"听到啪啪的鞭声之后,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也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人们慢慢总结出了"年"虽然凶猛,但是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