骅骝什么意思(幼学琼林 卷四 鸟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2:04:52
《幼学琼林》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麟为毛虫之长,虎乃兽中之王。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犬豕与鸡,谓之三物。
【解释】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是有毛动物的首领;老虎,相传能够吃鬼怪,是百兽之王。麒麟、凤凰、乌龟和龙,都有灵性,称之为“四灵”;狗、猪和鸡,是古代人们盟誓时所用的三种动物,称之为“三物”。

麒麟
騄駬(lù’ěr)骅骝(huá liú),良马之号;太牢大武,乃牛之称。羊曰柔毛,又曰长髯主簿;豕名刚鬣(liè),又曰乌喙将军。鹅名舒雁,鸭号家凫。
【解释】“騄駬”、“骅骝”,是古时候良马的称号;“太牢”、“大武”,是古时候祭祀所用的牛的称号。羊毛柔软,所以羊叫做“柔毛”,又叫做“长髯主簿”;猪毛坚硬,所以猪叫做“刚鬣”,又叫做“乌喙将军”。鹅因为形似雁又徐行不迫,所以鹅的别名叫“舒雁”;鸭的形似野鸭又会游泳,所以鸭的别号叫“家凫”。

周穆王平凉得八骏
鸡有五德,故称之曰德禽;雁性随阳,因名之曰阳鸟。家豹乌圆,乃猫之誉;韩卢楚犷,皆犬之名。麒麟驺(zōu)虞,俱好仁之兽;螟螣蟊(mínɡ tè máo)贼,皆害苗之虫。
【解释】鸡有五种美德,所以称呼它“德禽”;大雁天性喜欢阳光温暖,因此称呼它“阳鸟”。“家狸”和“乌圆”,都是猫的美称;“韩卢”和“楚犷”,都是良狗的美名。“麒麟”和“驺虞”,都是喜欢仁义的神兽;“螟”、“螣”、“蟊”、“贼”,都是危害禾苗的害虫。

诗经记载的上古瑞兽驺虞
无肠公子,螃蟹之名;绿衣使者,鹦鹉之号。狐假虎威,谓借势而为恶;养虎贻患,谓留祸之在身。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
【解释】“无肠公子”,是螃蟹的别名;“绿衣使者”,是鹦鹉的封号。“狐假虎威”,说的是凭借别人的威势而为非作歹;“养虎贻害”,说的是纵容敌人,而给自己留下祸根。“犹豫多疑”,比喻人处理事情迟疑不果断;“狼狈相倚”,比喻人行动艰难,没有依靠。
胜负未分,不知鹿死谁手;基业易主,正如燕入他家。雁到南方,先至为主,后至为宾;雉名陈宝,得雄则王,得雌则霸。
【解释】胜负还没有分出来,说是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家业或江山更换了主人,就好像“燕入他家”。大雁秋天飞往南方,传说中秋节前飞回南方的就是主人,中秋节后飞回南方的就是客人;传说中野鸡名叫陈宝,得到雄的就能统治天下,得到雌的就能称霸诸侯。
刻鹄(hú)类鹜(wù),为学初成;画虎类犬,弄巧反拙。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贪图不足,谓之蛇欲吞象。
【解释】“刻鹄类鹜”,是说学习初见成效;“画虎类犬”,是说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美恶不相符,称之为“狗尾续貂”;贪得无厌,称之为“蛇欲吞象”。
祸去祸又至,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除凶不畏凶,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鄙众趋利,曰群蚁附膻(shān);谦己爱儿,曰老牛舐犊。
【解释】消除了一个祸患却招来另一个祸患,叫做“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为了除掉凶恶就不能害怕凶恶,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鄙视小人追逐利益,就说“群蚁附膻”;谦称自己疼爱儿子,就说“老牛舐犊”。
无中生有,曰画蛇添足;进退两难,曰羝(dī)羊触藩。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解释】无中生有,就说“画蛇添足”;进退两难,就说“羝羊触藩”。“杯中蛇影”,形容人自己心中猜疑;“塞翁失马”,说明福祸互相转化,难以分辨。“龙驹凤雏”,是晋代闵鸿夸赞吴中陆士龙年幼时就不同凡响;“伏龙凤雏”,是东汉末年著名隐士司马徽称赞诸葛亮和庞统具有盖世奇才。
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号曰人彘(zhì);胡人腌契丹王尸骸,谓之帝羓(bā)。人之狠恶,同于梼杌(táo wù);人之凶暴,类于穷奇。

穷奇
【解释】吕后切断戚夫人的双手和脚,把她叫做“人彘”;契丹王耶律德光病死于南征途中,契丹人便挖去他的肠胃,用盐腌起来,载尸北归,汉人称之为“帝羓”。狠毒凶恶的人,就跟恶兽“梼杌”相同;凶狠残暴的人,就与恶兽“穷奇”相似。
王猛见桓温,扪虱而谈当世之务;宁戚遇齐桓,扣角而取卿相之荣。
【解释】王猛去华山拜见东晋大将军桓温,旁若无人地一边把手伸到衣领里捉虱子,一边高声谈论当前天下大事;春秋时期,宁戚有一天在牛车下吃饭,恰巧遇到了齐桓公,他便敲打牛角唱起了歌,齐桓公认为他很有才华,就拜他为上卿,因此获得了荣耀。
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喘,恐阴阳之失时。
【解释】春秋时期,楚王准备攻打吴国,出门看见鼓气发怒的青蛙,就手扶车前横木俯首向发怒的青蛙致敬,用青蛙的敢死精神鼓舞士卒;西汉丞相丙吉出巡时,看见有人斗殴而死,不闻不问,因为地方官会来调查,遇到牛在喘息却仔细询问,原来是担心阴阳失调,这正是丞相应管的大事。
以十人而制千虎,比事之难胜;驰韩卢而搏蹇兔,喻敌之易摧。兄弟是鹡鸰(jí línɡ)之相亲,夫妇如鸾凤之配偶。
【解释】用十个人去制服上千只猛虎,这是人们所说的很难取胜的比喻;驱赶着韩卢这样的良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这是人们所说的敌人极容易被摧毁的比喻。兄弟就像鹡鸰一样,患难中互相帮助,相亲相爱;夫妇就像鸾和凤,已经匹配就雌雄不乱。
有势莫能为,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制小不用大,曰割鸡之小,焉用牛刀?鸟食母者曰枭(xiāo),兽食父者曰獍(jìnɡ)。
【解释】有力量有势力却用不上,就说虽然马鞭子很长,但是也够不着马肚子;处理小事情不用花费大力气,就说宰割像鸡这样的小动物,哪里用得着宰牛的刀。鸟类中连母亲都吃的鸟叫做“枭”,野兽中连父亲都吃的兽叫做“獍”。

獍:状如虎豹,而小
苛政猛于虎,壮士气如虹。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谓仙人而兼富贵;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险语之逼人。
【解释】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比老虎还要凶残,壮士的英雄豪气就像天上贯穿太阳的彩虹。“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说的是既想成为神仙又想得到富贵;“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令人听了毛骨悚然的险境。
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wú)鼠之技,技亦穷乎。强兼并者曰鲸吞,为小贼者曰狗盗。
【解释】黔驴的本领,就是用蹄子踢而已;鼯鼠的本领虽然多,但是总是陷入困境。恃强凌弱强行兼并的行为叫做“鲸吞”,偷窃别人财物做小偷的人叫做“狗盗”。
养恶人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噬;养恶人如养鹰,饥之则附,饱之则飏(yánɡ)。
【解释】重用坏人就如同饲养猛虎,应该用肉喂饱它,喂不饱它就会吃人;重用坏人就如同喂养鹰,它饥饿的时候才会依附于你,它吃饱了就会展翅高飞而去。
隋珠弹雀,谓得少而失多;投鼠忌器,恐因甲而害乙。事多曰猬集,利小曰蝇头。心惑似狐疑,人喜如雀跃。
【解释】“隋珠弹雀”,是说得到的少失去的多;“投鼠忌器”,是说担心因为帮助甲而伤害了乙。事情繁多叫做“猬集”,利益极少叫做“蝇头”。人们心里疑惑,就说像“狐疑”,人非常喜悦就说像“雀跃”。
爱屋及乌,谓因此而惜彼;轻鸡爱鹜(wù),谓舍此而图他。唆恶为非,曰教猱(náo)升木;受恩不报,曰得鱼忘筌(quán)。
【解释】“爱屋及乌”,说的是因为喜欢此物而呵护与之有关的彼物;“轻鸡爱鹜”,说的是舍弃近的而去追求远方的东西。唆使坏人为非作歹,叫做“教猱升木”;受到别人的恩惠却不去报答,叫做“得鱼忘筌”。

得鱼忘筌
倚势害人,真似城狐社鼠;空存无用,何殊陶犬瓦鸡。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辕;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解释】依靠别人的权势去害人,真像栖息在城墙上的狐狸和土地庙里的老鼠;存下来没有用的东西,跟不能守夜的陶犬和不能报鸣的瓦鸡有什么区别。势力薄弱难以抵抗强大的敌人,称之为“螳臂当辕”;人生短暂极易死亡,就说“蜉蝣在世”。
小难制大,如越鸡难伏鹄卵;贱反轻贵,似鸴(xué)鸠反笑大鹏。
【解释】弱小的难以控制强大的,就像越鸡不能孵化天鹅蛋一样;低贱的反而轻视高贵的,就像只能在树上跳跃的斑鸠反而嘲笑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一样。
小人不知君子之心,曰燕雀岂知鸿鹄志;君子不受小人之侮,曰虎豹岂受犬羊欺。
【解释】小人不明白君子的想法,就说燕雀这种小鸟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君子不能忍受小人的侮辱,就说凶猛的老虎豹子怎么能忍受犬羊的欺负。
跖(zhí)犬吠尧,吠非其主;鸠居鹊巢,安享其成。缘木求鱼,极言难得;按图索骥,甚言失真。
【解释】狗朝尧狂吠,并不是尧不贤德,而是因为尧不是它的主人;斑鸠强占了喜鹊筑的窝,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爬到树上寻找鱼,竭力说明目的很难实现;按照图上的画像寻找千里马,强调想法与实际相差过远。
恶人借势,曰如虎负嵎(yú);穷人无归,曰如鱼失水。九尾狐,讥陈彭年素性谄而又奸;独眼龙,夸李克用一目眇而有勇。
【解释】坏人仰仗权势,叫做“如虎负嵎”;贫穷的人没有归宿,叫做“如鱼失水”。“九尾狐”,是人们讥讽陈彭年本性谄媚而又奸诈;“独眼龙”,是人们称赞李克用只有一只眼睛仍然很勇敢。
指鹿为马,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黄初平之得仙。卞庄勇能擒两虎,高骈一矢贯双雕。司马懿畏蜀如虎,诸葛亮辅汉如龙。
【解释】“指鹿为马”,是说秦朝赵高想篡位在欺诈秦二世;“叱石成羊”,是说黄初平得道成仙。春秋时期的卞庄勇敢有力,一举能擒拿两只猛虎,唐朝时期的高骈看见双雕齐飞,一箭能贯穿双雕。三国魏军统帅司马懿害怕蜀军统帅诸葛亮跟害怕猛虎一样,诸葛亮辅佐蜀汉就像飞龙在天。

指鹿为马
鹪鹩(jiāo liáo)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弃人甚易,曰孤雏腐鼠;文名共仰,曰起凤腾蛟。
【解释】鹪鹩鸟在森林中筑造鸟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鼹鼠到黄河边饮水,也不过喝满一肚子。抛弃一个人极容易,就说像抛弃“孤雏腐鼠”一样;文章超群,人所共仰,就说“起凤腾蛟”。
为公乎,为私乎,惠帝问虾蟆;欲左左,欲右右,汤德及禽兽。鱼游于釜中,虽生不久;燕巢于幕上,栖身不安。
【解释】“是为公家叫呢,还是为私人叫?”这是晋惠帝司马衷听到蛤蟆的叫声时臣下的话;“想朝左的就朝左,想朝右的就朝右”,这是商汤让捕鸟的猎人撤走四面网的三面时说的话,商汤的仁德惠及到了飞禽走兽。鱼儿在锅里游,虽然活着但是生命不会太长久;燕子在帷幕上筑巢,虽然可以暂时栖息但是会很不安全。
妄自称奇,谓之辽东豕;其见甚小,譬如井底蛙。父恶子贤,谓是犁牛之子;父谦子拙,谓是豚犬之儿。
【解释】妄自尊大,自命不凡的人,就称之为“辽东豕”;见识短浅,阅历不广的人,就比喻为“井底蛙”。父亲很坏儿子却贤德,说是“犁牛之子”;父亲谦逊地说儿子笨拙,说是“豚犬之儿”。
出人群而独异,如鹤立鸡群;非配偶以相从,如雉求牡匹。天上石麟,夸小儿之迈众;人中骐骥,比君子之超凡。
【解释】才华和仪表与其他人不同,特别出众,就像是“鹤立鸡群”;不是配偶却互相跟随,就像“雉求牡匹”。“天上石麟”,这是南唐僧人宝志称赞徐陵年少时才德就超越了众人;“人中骐骥”,是指南朝徐勉有奇才,从小就好学不倦,同宗把他比作超凡的君子。
怡堂燕雀,不知后灾;瓮里醯(xī)鸡,安有广见。马牛襟裾,骂人不识礼仪;沐猴而冠,笑人见不恢宏。
【解释】“怡堂燕雀”,不知道灾祸什么时候发生;“瓮里醯鸡”,哪里有广阔的见识。“马牛襟裾”,责骂人不懂得礼义;“沐猴而冠”,嘲笑人目光短浅,没有大气量。
羊质虎皮,讥其有文无实;守株待兔,言其守拙无能。恶人如虎生翼,势必择人而食;志士如鹰在笼,自是凌霄有志。
【解释】“羊质虎皮”,讥讽人有虚名却没有实际本领;“守株待兔”,是说人笨拙无能而又妄想不劳而获。坏人得到支持就像老虎长了翅膀,势必会选择人来吃;有远大志向的人就像关在笼子里的老鹰,肯定会有直上九霄的凌云壮志。
鲋鱼困涸辙,难待西江水,比人之甚窘;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比人大有为。执牛耳,为人主盟;附骥尾,望人引带。
【解释】“鲋鱼困涸辙,难待西江水”,比喻人处境十分困难;“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比喻有抱负的人终会有施展才华的那一天。“执牛耳”,是说为众人当盟主;“附骥尾”,是希望得到别人提携引荐。
鸿雁哀鸣,比小民之失所;狡兔三窟,诮贪人之巧营。风马牛势不相及,常山蛇首尾相应。
【解释】“鸿雁哀鸣”,比喻百姓流离失所;“狡兔三窟”,嘲讽贪财的人善于经营。“风马牛”指势力不会互相抵触,“常山蛇”形容头和尾能互相呼应。

狡兔三窟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申以其扶之者众;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因其卜之则灵。大丈夫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士君子岂甘雌伏,定要雄飞。
【解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扶持它力量者众多的缘故;“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因为用这甲壳占卜非常灵验。大丈夫宁愿做啄食的鸡嘴,也不能做受人鞭打的牛屁股;士人君子怎么能甘心像伏在鸟窝中的雌鸟一样屈居人下,一定要像雄鸟那样展翅高飞。
毋局促如辕下驹,毋委靡如牛马走。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人惟有礼,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异禽兽之心。
【解释】不要局促不安地像刚刚驾车的小马驹那样,不要精神萎靡地像牛马受人驱使那样。猩猩能说话,但仍然是走兽;鹦鹉会说话,但仍然是飞禽。人只有讲礼仪,才能避免被讽刺为鼠辈;如果人不懂礼仪,仅仅会说话,那么他的心和禽兽的心还有什么不同呢?
百鸟鹞称悍,众禽鹤独胎。提壶提壶,定是村中有酒;脱袴(tuō kù)脱袴,必然身上无寒。
【解释】百种飞鸟,只有鹞可称强悍;众多飞禽,唯独鹤是胎生。朱元晦有诗云:“提壶卢,沽美酒,春风浩荡吹杨柳”。所以听到提壶鸟鸣,必定是村里有酒了;还是朱元晦的诗云:“脱袴脱袴,桑叶阴阴墙下露,回头忽忆舍中妻,去年已逐他人去。旧袴脱了却不辞,新袴知教阿谁做”。所以听到布谷鸟叫,必定是身上无衣,苦寒难耐。
百舌五更头,学尽众禽之语;鹓(yuān)雏九霄外,顿空诸鸟之群。瓮中鸲鹆(qú yù)巧于人,江上白鸥闲似我。
【解释】百舌鸟每到五更天的时候,就能学出众禽的鸣叫;鹓雏高飞在九霄云外,顿时鸟群中就没有出类拔萃的了。鹦鹉能学人说话,有一瓮鼻人,鹦鹉总也学不像,它就把头纳入瓮中而语,果然酷似瓮鼻人自语,鹦鹉此举,真比人还要灵巧;江水边的白鸥,终日立在岸边,形影相吊,真比我还要清闲。
莺呼金衣公子,鹝(yì)号锦带功曹。鹘(hú)入鸦群,雄威岂敌;鸭去鸡队,气类不侔。
【解释】黄莺的羽毛,金黄璀璨,所以被叫做金衣公子;鹝这种水鸟,身上的花纹像锦带,倒映水中,色彩纷呈,所以号称锦带功曹。鹘鸟飞入乌鸦群中,它雄壮的威力,乌鸦哪能抵挡得住呢;鸡孵奍鸭雏,鸭长大了便浮水而去,鸡在岸边呼唤,鸭不反顾,因为鸡鸭的气类实在不相投合。
彪着羊,彪雄而羊败;罴敌犬,罴寡而犬强。
【解释】唐代的杨思元做吏部尚书,被夏侯彪参奏,时人称为“彪著羊”,彪形雄壮,性强悍,那羊自然要失败了;如果用五条狗去攻击一只马熊,马熊肯定不敌,不是马熊不凶猛,而是狗太多了。
猿献玉环,孙恪自峡山失妇;鹿随丹毂,郑弘从汉室封公。
【解释】孙恪取袁氏女为妻,过端州游峡山寺时,馈送僧人一双玉环,斋罢,野猿数十来迎袁氏女,那妇人长啸一声,化猿而去,僧人顿悟,说这玉环是我二十年前系在猿猴颈下,那妇人原是猿猴变的;郑弘做临淮太守,春游时,他的身旁有两只麋鹿随行,有个主簿向他称贺:“位居三公者车子上才画双鹿,不久您将入阁拜相”,后来郑弘果然做太尉。
蛩蛩之皮,有可辟除疠瘴;豵豵(zōng zōng)之尾,殊堪却退烟岚。李愬设谋平蔡,借声于鸭队鹅群;卢公觅句迁官,得力于猫儿狗子。
【解释】蛩蛩的皮,可以辟除山谷间的瘴气;豵豵的长尾,可以退却那山岗上的烟岚。唐李愬率兵攻据蔡州不出的吴元济,夜半至城下,设计令士卒击打城下的鹅鸭池塘,凭借鹅鸭的聒噪之声做掩护,攻破蔡州城;五代蜀国的卢延逊曾作诗云:“饥猫临鼠穴,馋犬舐鱼砧”,蜀主王建甚喜这两句诗,升他做给事官,卢延逊说:“平生投谒公卿,不意得力于猫儿狗子”。
长乐宫中有鹿,衔残妃子榻前花;午桥庄外多羊,点缀小儿坡上草。
【解释】唐明皇的长乐宫里牡丹盛开,颜色艳丽,忽有野鹿衔花至贵妃榻前,后来方知是安禄山造反的先兆;午桥庄小儿坡,芳草茂盛,裴度常赶羊散布到坡上,说:“芳草多情,赖此装点耳”。
羊舌氏虽为佳话,马头娘未是美谈。
【解释】春秋时,羊舌氏的祖先,是个擅偷羊的人,他把偷来的羊头馈送给叔向的母亲,叔向母便把羊头埋在地下,后来偷羊的事被追究起来,人们掘地而得羊头,肉烂惟有舌存,国人便称这偷羊人为羊舌氏,人们把这事传为佳话;古代高辛氏时,蜀人某被人抢掠,惟所乘马独自返回,其妻当众盟誓:“有得夫归者,便将女儿许配给他”,马跃而去,负其夫归,妻食言,马悲鸣不已,妇人便射杀之,把皮晾在庭堂上,皮忽然跳起,卷起其女飘然而去,数日马尸朽烂,化为蚕,人称马头娘,这个传说听起来未必是优美动人了。
辕门传号令,李将军椎飨士之牛;邑士起讴歌,时令尹留去官之犊。
【解释】辕门里传出号令来,说李广将军亲自杀牛犒劳士卒,此举尽得士卒之心,等到交战时无不尽力卖命,每战必捷,边塞号为飞将军;时苗做寿春县令,当他上任时,以母牛驾车,后来牛生一犊,当他离任时,时苗说:“此犊产于本地,还是留给这里的百姓。”官吏和百姓都很爱惜它,叫它“时公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