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车辆 公司 银行 万元 企业 自己的 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解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9 10:03:3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又指出“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已经不是主要决定于劳动者的体力和劳动者的数量,而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智力和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的程度。人类掌握了石器技术,创造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掌握了铁器技术,创造出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掌握了蒸汽机等技术,创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据有关专家估算,在机械化程度较低时(例如蒸汽动力机械化水平),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约为9:1。在机械化程度中等水平时(例如电气化加机械化水平),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约为6:4。而在全面自动化时(现代化生产水平),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约为1:9。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的整体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人的素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例如,当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从品种的改良到土壤的改良,从化肥、农药的发明到农业机械的不断改进,处处体现着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对提高生产力起主导作用。

在当代,科学理论已经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大约有90%源于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原始性创新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动用大量人力、财力研制模拟式高清晰度电视,导致在集成电路方面对欧美诸强构成了巨大竞争压力。但是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美国利用自己强大的研究开发实力另辟蹊径,从原理上进行创新,推出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从而在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中远远领先于日本。因此,为抢占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制定和实施各种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战略和计划。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技术的不断创新并使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