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车辆 银行 公司 万元 企业 自己的 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暴富梦碎,绿茶又要IPO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21:00:00    

来源:正商参阅

作者:老高

“网红餐厅鼻祖,舍命狂奔IPO。”

投资家网获悉,那个勾起80后、90后回忆,掀起“网红餐饮概念”的绿茶餐厅,历经时代洗礼正式敲开了通往资本市场暴富的大门?根据最新消息,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关于绿茶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1298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继奶茶、盲盒、功能饮料、零食奔向IPO后,港股又迎来一位“网红餐厅鼻祖”?2008年,绿茶在杭州开设第一家绿茶餐厅,靠着“好吃不贵的新式菜谱和印象深刻的名字。”绿茶成了80后、90后的“打卡圣地”迅速在一线城市风靡,也打开了网红餐饮的资本想象力。

此后,越来越多的网红餐饮诞生,却把“前辈”绿茶拍在沙滩上。在痛苦中挣扎的绿茶,一度被冠上“过气网红”的标签。资本化征途上,绿茶“点儿背”到了极点,2021年-2024年间,公司4次IPO折戟。包括2021年3月首次IPO申请被港交所驳回;2021年10月二次申请未通过审核;2023年三次IPO申请,估值腰斩,仍未通过审核;2024年四次未获批。

这样的情况放眼资本市场极其罕见。不过,即便完成上市备案,也不等于IPO,这只是合规上市的必要过程,最终能否IPO还要看港股的“态度”。在追求资本暴富的路上,绿茶拼了。

资本暴富的执著,在绿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或许这也是绿茶不甘寂寞,不想被时代抛弃、“后浪”超越的某种真实写照。

对于80后、90后来说,餐饮品牌绿茶早已深入人心。它支撑了两代人关于网红餐饮的记忆。虽然,绿茶在资本化的道路上展现出了“绿茶对财富疯狂憧憬”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绿茶开辟出了“网红餐饮”的新赛道,吸引了一批“后浪”入局,加速新消费趋势来临。

在过往的资料里,绿茶由一对“传奇”夫妇王勤松、路长梅在2008年共同打造。丈夫王勤松是个70后,浙江绍兴人,出身厨师世家,却放弃厨师经营煤炭、外贸生意,跑去德国掘金。妻子路长梅是个80后,15岁辍学练习舞蹈,后对美食来了兴趣考取国家二级厨师证。

两位天各一方的70后、80后,因共同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结下缘分。2004年,“路长梅认为自己成不了下一个舞蹈界的杨丽萍,决定借钱创业,在杭州开了一家绿茶青年旅馆。”这个名字不是外界想象中的“绿茶”而是旅馆前面有一片种植绿茶的茶园,因此顺势取名绿茶。

彼时,王勤松在绿茶青年旅馆担任总经理。按着时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解读,“年龄相差8岁的王勤松、路长梅应该是在创业时就结婚了。”据说,绿茶青年旅馆早期生意一般。某天,路长梅接待了一批上海游客,游客爬山遇雨发了高烧,路长梅亲自悉心照料。

结果游客中有一位《申报》记者,他回到上海写了篇游记,提及绿茶青年旅馆的传奇老板娘,绿茶青年旅馆的生意就好了很多。2007年,路长梅的第一次创业在规划征地中被拆迁。

她决定不再做绿茶青年旅馆,拉着出身厨师世家的丈夫王勤松,成立绿茶餐厅,拾起双方都擅长的餐饮生意。绿茶餐厅成立,王勤松继续担任总经理,协助妻子实现人生逆袭的梦想。早期,路长梅的想法是,“让每个年轻人,哪怕月薪只有2000元的人,也吃得起绿茶。”

那会,杭州是个“美食荒漠”,绿茶餐厅带来了好吃便宜的新式菜谱,瞬间俘获了大学生。绿茶的名气在校园很快传开了,紧接着又传给了杭州大厂,再传向互联网,形成了早期“网红餐饮概念”的雏形。加之“绿茶”二字本来就是互联网热词,流量叠加之下绿茶火了。

2010年,王勤松和路长梅把绿茶餐厅开到了北京,一度登顶最热新式融合菜餐厅。两年后,绿茶拿下第一线城市。荒废多年学业的路长梅则在开出61家绿茶餐厅后,进入长江商学院读起了EMBA。她曾向媒体总结前半生,“放了10年鹅,练了10年舞,又经了10年商。”

毫无疑问,15岁辍学的路长梅,人生已然逆袭了。

更炸裂的是,丈夫王勤松的爱。

为了让绿茶餐厅迈上一个台阶,不懂VC/PE的王勤松出国找钱。他千辛万苦用海外人脉拉来了一笔唯一融资。2017年,来自瑞士的全球最大私募之一合众集团投出了A轮融资。

靠着融资,绿茶在中国开出了100家餐厅。这一刻路长梅的财富野心得到了释放,夫妇二人在2021年3月,发起了首次港股IPO冲刺,可惜失败了。第一次失败的原因,说出来有点搞笑,“招股书财务数据单位错误被港交所驳回”。同年10月,绿茶又去冲击港股IPO。

结局依旧惋惜,IPO申请连审核都没有通过。王勤松、路长梅夫妇,为了IPO造富,从此走上一条愈发不可收拾的魔幻之路。2023年,绿茶再度冲击港股IPO,可这家公司褪去了光芒。

2021年-2023年间,幻想圆梦IPO的绿茶一度开启加盟模式,新增了上百家门店。但过度侧重规模想在资本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使绿茶的品控能力大打折扣,连续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让昔日“网红餐厅鼻祖”绿茶陷入口碑风波。绿茶估值缩水严重,80亿元腰斩至40亿元。

也是2023年,绿茶第三次IPO申请未通过审核,失败告终。越失败,越申请。2024年,绿茶第四次申请港股IPO未获批。绿茶成了资本市场罕见4次IPO连续失败的公司。绿茶真的是把孤注一掷拼命IPO发挥到了极致,用一位创投圈老媒体人的话说,“绿茶快成绿茶了”。

模式上哪怕IPO连续失败,绿茶也坚信规模化不动摇,它们要做中国最大的新式融合菜餐厅之一。2025年,港股受DeepSeek引爆中国资产激励,敞开怀抱招揽“各路神仙”加盟。A股各个行业的龙头“A+H”涌入港股IPO。一些过去IPO数次折戟的公司也看到了希望。

蜜雪冰城多次IPO折戟,却戏剧性的在2025年成了港股最大奶茶IPO。这波消费行业热潮,让消费频次较多的几大方向,奶茶、盲盒、功能饮料、零食齐聚港股。看到卖奶茶的IPO,绿茶又自信了,卷土重来冲击港股IPO。最新消息显示,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关于绿茶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1298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时间根本阻挡不了,绿茶IPO的脚步。

这一次绿茶有备而来。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绿茶的餐厅数量分别为236家、276家、360家、435家,新增门店数分别为56家、40家、84家、75家。业绩层面,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22.93亿元、23.75亿元、35.89亿元、29.2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0.25亿元、3.03亿元、2.92亿元。考虑到2024年只有三个季度的数据,绿茶的经营情况显然得到了很大改善,大有“网红餐厅鼻祖”不甘寂寞、王者归来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造富路上勇往直前的绿茶也未放下创业初心,这家餐厅的菜谱价格多年变化不大。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绿茶餐厅人均价格分别为60.5元、62.9元、61.8元、57.7元。在“网红餐饮”里面,绿茶是独一档存在,长达17年价格亲民,确实不易。

抛开资本造富意图。绿茶多年坚持港股IPO不动摇的核心是,“想把好吃不贵的中餐开到全球。”为此,绿茶做了一些准备,包括2024年去香港开了两家新餐厅。招股书中,绿茶描述了港股IPO目的,“已启动海外扩张计划”。预计“2025年-2027年在全球再开28家餐厅。”

“2025年-2027年,开设餐厅数量共计563家。”此外,绿茶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展餐厅网络等一般企业用途。”餐厅网络是什么呢?绿茶招股书里有一项特别的增长业务是,外卖。2024年前三季度,绿茶外卖贡献了17.8%的收入占比。

在餐饮行业被外卖平台掣肘的当下,绿茶要借外卖突围。关于外卖配送主体归属问题,DeepSeek对绿茶的外卖业务进行了解读,“绿茶餐厅外卖配送主要依托第三方平台完成,并非自建配送团队,外卖订单的实际配送人员为平台注册骑手,各类费用与平台规则一致。”

这意味着,绿茶的外卖业务还是要依赖于外卖平台。从绿茶的营收与净利润比来看,当前绿茶的成本压力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流动负债达到6447.8万元。所以,绿茶瞅准时机再度冲击IPO,通过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除了暴富更多是为了缓解公司经营压力。

IPO前,绿茶创始人王勤松、路长梅夫妇透过家族信托等方式合计持有公司约65.8%股权,为绿茶实际控制人。合众集团旗下基金持有28.2%股权为单一最大外部机构。第一次IPO折戟,绿茶估值被砍到40亿元,若以此估值IPO,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将坐拥超26亿元财富。

当然,完成上市备案,不等于IPO。绿茶到底能不能闯关成功,仍是问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