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二十四味系列之荔枝味型——代表菜锅巴肉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9 12:01:00
四川,天府之国,自古以来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盛产粮油、蔬果、家畜、家禽,为川菜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在味字上尤为突出,以味多、味广、味厚著称。
川菜的烹饪技艺历史悠久,自西汉便有有“蜀人喜滋味,好辛香。”之记载。至清朝初年,因明末的战乱,川中人丁稀少,朝廷从湖广迁入大量的人口,使得川中五方杂处,各地移民又带来了各地的烹饪技艺。
因此,四川厨师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吸收南北菜肴烹饪技术之长,取长补短,达成了北菜川烹,南菜川味。近现代川菜,更是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了大发展,其最直接的动力就是30年代开始接收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四川厨师对待菜肴,从来不拘泥不化,不会厚古薄今,到一地,就以当地人的口味为服务对象,通过川菜的技法和味型,为各地爱川菜的朋友带去一道道美味。在这背后,则是川菜本身的众多味型支撑了四川厨师技艺多变。只有在这么多味型里体验过学习过,才能造就四川厨师们的五彩缤纷。
当今川菜,常用的味型有二十四个之多,是目前全国各菜系中味型最多的一个,享有“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的美誉。
咸鲜酸甜类型的有:咸鲜、家常、豉汁、茄汁、醇甜、荔枝和糖醋味型。
辛香类型的有:蒜泥、姜汁、芥末、麻酱、烟香、酱香、五香、、椒盐、糟香味型。
麻辣类型的有:麻辣、红油、糊辣、酸辣、椒麻、鱼香、陈皮、怪味等味型。
我们川菜二十四味型系列,将一一为您详解这二十四道川菜味型,每个味型还会为大家带来一道代表菜。

二十四味其八 荔枝味型
荔枝味,是川菜用盐、醋、白糖、酱油、料酒、味精调和,并用姜葱蒜等香味,模拟出荔枝酸甜的味道,成菜酸甜咸鲜,味似荔枝而非荔枝。
此味型名为荔枝,实际运用时却不能忽略咸味,有咸味的基础才能突出酸甜味,同时葱姜蒜用量不宜过度,以免喧宾夺主。
此味型还分大荔枝味和小荔枝味,大荔枝味甜味略重,模拟成熟荔枝的味道,小荔枝味回味略酸,强调小荔枝回酸的口感。
之前的宫保鸡丁就是糊辣小荔枝味,是糊辣味型和荔枝味型的复合味型,而大荔枝味的代表菜是一道更特别的菜,锅巴肉片。
代表菜:锅巴肉片
锅巴肉片
锅巴肉片这道菜,比其他菜要多一分享受,其他的菜达到“色、香、味、美”便已经是菜生巅峰,但锅巴肉片还要多一分听觉的享受:将一碗热腾腾的肉片连汁倒在刚炸好的锅巴上,发出“滋啦”的响声。食客们不仅眼、口、鼻、舌得到了享受,耳也没有落下,相对于怪味可以让人享受五味俱全,锅巴肉片便是让人五官俱全的享受了。

五官俱全的享受
锅巴肉片的由来
这道菜据美食名家唐鲁孙说,是江苏省举办美食评比,各县市均拿出一道代表本地特色的美食,陈果夫家厨创制一道锅巴肉片,酸甜可口,后来抗日战争期间,传入川中,被四川大厨们改造成川菜名菜锅巴肉片。
也有四川大厨认为锅巴肉片就是四川传统名菜,陈果夫与之只是巧合。
但不管怎么说,锅巴肉片此菜时至今日,已是川菜中的精品名菜了。
至于锅巴肉片是怎么出名的呢?据说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庆被日本飞机轮番轰炸,持续三年之久,重庆人民上下皆对日本恨之入骨。重庆某菜馆跑堂的小倌,灵机一动,把锅巴肉片叫做“轰炸东京”,食客于是纷纷叫好,于是走红川中,遂成名菜。
锅巴肉片的制作
主料:猪里脊肉150克
配料:大米锅巴250克 , 水发木耳15克 ,冬笋50克 ,豌豆苗10克
调料:蒜片5克,葱20克,姜片5克,泡红辣椒10克,酱油15克,醋20克,盐2克,白糖20克,湿淀粉35克,料酒10克,肉汤500克,猪油50克,熟菜油1000克(耗150克)

制作流程:
1. 里脊肉去除白筋,顺筋络切成5厘米长2.5厘米宽0.15厘米厚的片,加湿淀粉10克,料酒5克,盐1克拌匀。
2. 冬笋切成薄片,木耳撕成小朵,豌豆苗择去老的部位淘净备用。葱、泡椒切成马耳朵形。锅巴切成6厘米的方块。
3. 兑碗芡,肉汤,盐,白糖,醋,料酒,湿淀粉25克,酱油,味精兑成滋汁。
4. 炒锅置于旺火上,加猪油烧至七成热,下肉片划散,再加葱姜蒜、冬笋、木耳、泡椒炒匀,烹入滋汁,烧沸后盛入碗内。
5. 炸锅巴 炒锅下熟菜油烧至八成热,下锅巴炸至浮起,待其呈金黄色时捞出,铺于盘内。同时烧沸油15克,浇在锅巴上。锅巴同肉片一起上桌,将肉片连汁淋在锅巴上即成。

大米锅巴
制作要点
锅巴要厚薄均匀,不湿不焦,干者为佳。过厚不易炸透,过薄容易过火,过焦则苦,湿的锅巴则不易炸酥。
炸锅巴与烹肉片同时进行,需要两口灶,并且用油量必须大,出锅要迅速上桌,否则锅巴失却脆度,就不能发出响声。
吃这道菜也要下箸及时,十秒之内不夹锅巴吃,就没有脆感,三十秒后吃,就泡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