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沽酒醉清明 | 诗词里的“清明限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9:35:00
今天《诗词里的“清明限定”》,让我们在插花插柳中品味古人的清明相思与雅趣。
《清明湖上》南宋·周端臣
谁家园里一声莺,啼向春风似有情。惊起少年游冶兴,插花沽酒醉清明。
这首诗描绘了黄莺在庭院中啼叫,少年被春景吸引,插花买酒,沉浸在清明节欢乐之中的场景。可见插花是当时清明节人们的一种乐事。早在晋代,插花就已兴起,宋代到达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节日不可或缺的习俗。又是一年清明时,在开封东湖,一场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清明雅集活动正在举行。杨氏宋式插花非遗传承人杨霞的展台前围满了前来学习插花的游客。
杨氏宋式插花非遗传承人 杨霞:宋代插花延续了唐代的富丽堂皇,宋代还开创了一种清疏的插法。就以我今天插的这个“人间四月天”为例。清是清雅清新,花只用了一两种花材来做。疏是高低错落,疏密相间,要注重适当的留白,要表现自然之美,这样更能表现文人的一种清雅。
宋代的人,普遍都爱花插花。他们会赋予花木一定的寓意,清明时节,通过插花寄托情感。
杨氏宋式插花非遗传承人 杨霞:清明节时期,人们普遍选用牡丹、桃花、海棠这种应季的花材。牡丹常被富贵人家选用,表达对物质富足的祝愿。市井百姓会选用桃花和海棠,桃花寄托对平安的祈福,海棠则寓意着对亲人的思念。
除了插花,插柳也是清明的一个习俗,古人会把折来的柳枝插在门上、屋檐下,或者戴在头上。
杨氏宋式插花非遗传承人 杨霞:因为我们相信柳枝能够驱逐毒虫、阻挡邪恶。据说这个习俗和介子推有关,介子推当年为守节焚身于老柳树下,晋文公非常哀伤。第二年他带领大臣们上山祭拜,发现被焚烧的老柳树起死回生,马上赐之为“清明柳”,并折下几根柳枝戴在头上,用来怀念。所以插柳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更饱含对春意新生的希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插花艺术不再局限于特定的节日或场合,而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家庭装饰、朋友聚会,插花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