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车辆 公司 银行 万元 企业 自己的 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熊璋:广东教育数字化转型五举措全面而具有前瞻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1:05:00    

4月10日,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在发布会上,广东宣布将出台五项举措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表示,五项举措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并建议在做基础建设的时候充分考虑数据建设,全域数字孪生是过程性评价的基础。

全面而具有前瞻性

熊璋表示,广东推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五项举措非常及时,可以看出有很深刻的思考、经过很缜密的设计,全面而具有前瞻性。

熊璋解析了五条举措的意义。第一条强调了教育新基建的支撑力,打造支撑体系的数字基座。教育强国建设应是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新质生产力支持教育强国建设,所以打造信息化的基座非常重要。

第二条是要提高平台智能化的服务力。主要强调如何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五级贯通的服务体系中,发挥国家、省、市、地方、学校的多级优势,还提到了发挥广东科技企业密集的优势,强调了信息对教育的服务职能。

第三条提出教师的数字胜任力,非常重要。因为不管有多好的政策、目标、课程标准、讲义、教材、课件,都必须通过老师跟学生实现交互,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教育,老师没有好的数字胜任力,很难实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第四条强化优质内容的供给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在内容供给上要上一个台阶,肯定不会是传统课本、传统课件的模式,一定是能够让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式、沉浸式、合作式学习的供给,才能保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功。

第五条要激发湾区合作创新力。说明广东在部署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考虑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考虑到了怎么样把广东的教育和港澳对接起来,在人才培养、师资、课程、协同等方面,都可以开展自己的合作与创新,具有广东的特色。

建议:全域数字孪生是过程性评价的基础

对五项措施如何更好地落地实施,熊璋也提出了建议。

教育新基建方面,注重配合建设效果的评估机制。建设要瞄准需求和应用,考虑取得的效果。通过效果来反推建设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适。

智慧化服务力方面,充分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相对偏远的小城市、乡村的服务力的区别,让服务力适合于每一个学生,服务力的目标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做教育创新。因此,服务力要充分考虑评价方式的改革。未来不可能是应试化、功利化教育的评价方式,提供服务不光是教,而应该有全程的评价。全域数字孪生是过程性评价的基础,在做基础建设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建设。

教师的数字胜任力非常重要,在执行过程中有机制让各学科的老师都具有双核素养,一是本学科的素养,二是人工智能素养。应该有节奏、有计划地培训教师,并制定教师培训后的考核、认证体系。

内容供给方面,需注意内容创新和跨学科能力。内容创新是让原来没有的内容、不能交互的内容、不能沉浸的内容,现在可以有新的内容、交互、沉浸。人工智能容易把不同学科的内容编织成一张大网,按照国家交叉学科发展、复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未来一定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复合知识全面发展。所以老师首先就要有复合的能力。

文|记者 蒋隽图|受访者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