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车辆 银行 公司 万元 企业 自己的 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匠心书写千年锦绣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22:00    

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展厅,机杼声与游客的惊叹声交织,沈惠正带领团队演示古老的织造工艺,她执丝为笔,以线为彩,于经纬交错中编织出绚丽多彩的宋锦……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沈惠荣膺“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几十年来,沈惠深耕宋锦领域,以匠心守护传统,以创新赋能发展,成为新时代非遗活态传承的典范。

沈惠于1987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丝织工程专业,2003年获苏州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大师,从事丝绸文物的研究、复制、修复,以及宋锦等传统技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2005年至今,她在苏州丝绸博物馆主要从事宋锦织造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丝绸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沈惠介绍,在恩师钱小萍的指导下,她对宋锦传统技艺进行系统研究。科学复原宋锦小花楼织机、大花楼织机装造,成功复制和仿制50余件明清代表性宋锦,开发宋锦文创产品20余件(套),其中团凤花卉纹宋锦获全国丝绸创新产品金奖。复制的宋锦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单位收藏。

宋锦因主要产地在苏州,又称苏州宋锦,其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吴国贵族已经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织锦。南宋时,苏州成立作院,宋锦作为一种质地精美、技艺独特的织锦新品种应运而生。沈惠介绍,宋锦“华而不炫、贵而不显”,以其纤巧秀美、色彩古朴典雅的独特纹样深受古代皇家喜爱,除袍服衣着等服用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的装裱。相传,宋高宗为满足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需求大力推广宋锦,专门在苏州设立宋锦织造署。明清时,宋锦织物使用范围扩大,到康熙、乾隆年间达到历史上的繁盛时期……作为中国丝绸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作,宋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与不少非遗类似,宋锦同样历经沉浮,传统织造技艺一度濒临失传。

作为宋锦技艺的守护者与创新者,沈惠深度参与宋锦的历史挖掘、技艺复原与创新设计,将这项千年技艺从濒临失传的困境中“复活”,并赋予其新时代的生命力。为推动宋锦走上产业化发展的活态传承之路,沈惠与家明织造坊合作,应用手工木织机复制和仿制了“清·浅棕地团龙团凤四达晕宋锦”“清·浅红地龙纹四达晕锦”“明·盘绦四季花卉纹宋锦”等作品。让当年的皇家用绸,逐步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如今,年逾六旬的沈惠,仍奔波于技艺传承一线。从濒危技艺到国潮符号,沈惠用经纬交织的丝线,续写着宋锦的复兴传奇。她的故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非遗与现代文明共生的生动实践。对于未来,沈惠表示,将继续探索宋锦的多元应用场景,推动其融入高端时尚、家居美学等领域。她说:“非遗传承之路注定是漫长而艰辛的,唯有继续苦修内功,在打造品牌、丰富内涵等环节继续努力,才能为传承宋锦技艺、宣传宋锦文化、推动非遗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