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千年的小欢喜,活成“显眼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向阳5500年前开心小泥人、红陶人面像“大脸懵”、“远古微笑”人面纹陶器耳……史前雕塑人像所具备的纯真稚拙之美、神形兼备的造型艺术,折射出先民的精神世界。这些“天然萌”的迷人笑脸穿越几千年的光阴重焕光彩,暖心又治愈,让今天的我们依旧心动。开心小泥人打耳洞烫头“笑了5500年
2025-03-19 19:15:00

文化中国行 | 木塔寺:隐在繁华人未识
木塔寺始建于隋仁寿三年(603年),隋文帝杨坚为纪念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敕建的“天下第一寺”,初名禅定寺。其规模空前,独占长安永阳坊东半部,与西侧的大总持寺并立,两寺各建七层木塔,高约97米,周长176米。唐代时,木塔寺因地处城南交通要冲,成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尽管原寺建筑已湮没于岁月长河,但通过遗址公
2025-04-10 09:46:00

赏文物看大展 春日踏青文博游火热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春风和煦,正是人们出游踏青的好时节。赏文物、逛古迹,文博场所成为市民踏青出游的热门选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新开大展“乐林泉——中外园林艺术展”,200多件珍贵文物在朱甍碧瓦间铺陈山水长卷,尽显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精神和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在洛阳古墓博物馆,新推出的沉浸式奇幻游备
2025-04-11 07:03:00

听,麦田生长的声音——中原厚土上的文明交响
宋陵与麦田同框,石像生犹如“麦田的守望者”(3月25日摄)。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文 聂冬晗/图中原大地,沃野千里。河南的土,种着粮食,也种着历史。“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在农耕时序的流转间,河南小麦已进入拔节孕穗期。麦田之上有什么?除了一望无际的麦子,更滋长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大河之南,厚土中
2025-04-16 0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