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车辆 银行 公司 万元 企业 自己的 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安家补贴到创业孵化,乌兰浩特正在书写怎样的“栖凤传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23:10:00    


从各大高校的专项引才宣介到洮儿河畔的创业基地,从5万元安家补贴的暖心政策到1584万元创业贷款的强力支持,从高中讲台上的年轻教师到直播间里的新农人主播……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一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进行曲正在奏响。这座红色之城用政策温度点燃人才热度,通过“引、留、育、用”四维发力,精心构建起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

“2024年6月,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我成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优厚的人才政策让我对投身家乡教育事业满怀期待,信心十足。”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教师迟斌的话语满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教育领域服务团队到义勒力特镇中心小学送教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围绕需求导向,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65人。依托亲情、乡情引导15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分级分类储备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项目,让能人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建立人才供需对接机制,收集人才信息314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结合人才类型和就业意向,竞争性回引26人。

“5万元的安家费和购房租房补贴政策为我解决了住房难题,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这里已是我的第二故乡。”乌兰浩特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陈红梅道出众多引进人才的心声。

引才只是第一步,如何把人才留下?乌兰浩特市在刚性引才安居保障、柔性引才生活补助、企业用人政府补贴等方面共同发力,并在配偶及子女就业服务、子女就学保障、医疗健康待遇等方面不断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城市的温度体现在许多温馨细节之中:青年人才集体婚礼为10对新人送上祝福;创业担保贷款为18个项目注入1584万“启动金”;通过定期探访、电话回访、慰问走访的联系人才机制,及时了解人才需求,让人才真切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乌兰浩特市第一届“晓景”之声电商直播大赛参赛选手在决赛现场进行直播带货


施人才战略,既要重视“天边”,也要重视“身边”。走进乌兰浩特市“晓景”之声电商直播孵化基地,此起彼伏的带货声彰显着新农人的活力。“商家大批量采购村里的高档水果才5块钱一斤,可到了超市就能卖20块钱一斤。我参加培训学直播是想让乡亲们的高档水果都能卖上价!”来自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明星村的学员张成楼说。


药用黄瓜产业带头人(中)带领农户查看黄瓜长势


在大力引才引智的同时,乌兰浩特市不断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晓景计划”“乡村工匠”、专家人才结对培养“青蓝行”等育才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乡村工匠”116人、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05人,培养专业型青年人才76人。

“这讲座很实用,让我们了解了碘缺乏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雷大夫教了我们很多知识,像是食盐加碘或者多吃含碘的食物都可以预防碘缺乏病。”……日前,在天骄街道福安社区,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雷雨昕开展碘缺乏病健康知识讲座,赢得居民纷纷点赞。


医疗专家深入义勒力特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


有才更要用好才。近年来,乌兰浩特市持续开展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2024年,选派农牧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218名专家人才,组成9个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农技推广、义诊巡诊等活动,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950个。

这样才尽其用的故事在乌兰浩特市不断涌现:通过镇聘村用的方式选聘62名“乡贤能人”为嘎查村荣誉书记(发展顾问),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依托“社区书记工作室”,开展后备人才轮训3批次18人,为社区发展储备力量;派强用好驻村干部,发展特色产业、创新乡村治理举措……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如今的乌兰浩特市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书写着新时代人才兴市的壮美篇章,这座红色之城正逐渐成为英才汇聚的“理想栖息地”。


记者:王越 通讯员 孙斯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