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车辆 公司 银行 万元 企业 自己的 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癌症和传染病防治有了新策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1:04:00    

4月8日,记者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悉,该院研究员陆路团队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王骥团队、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曾颖玥团队,研究出一种基于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激动剂的高亲和力内质网靶向分子,能够精准地将抗原从细胞质递送至内质网,为个性化肿瘤疫苗和广谱抗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杂志。

传统疫苗通过向人体注入某些特定的蛋白质、多糖等物质,触发对免疫系统的“提醒”,从而达到免疫目的。这些特定物质被称为抗原。抗原被机体发现后,被转运进特定细胞的细胞质,然后进入细胞内质网,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再被展示在细胞表面“提醒”免疫系统。

这一过程中,有多少抗原可以顺利到达内质网?到达内质网的抗原数量是否有限,从而限制了抗原发挥作用的效率?这些问题是提升抗原作用效率的关键。如何高效地将抗原递送至内质网,一直是该领域学者关注的科学难题之一。

研究团队开发出的这种特别的靶向分子,能够精准有效地将抗原从细胞质递送至内质网。该技术实现了一个在传染病疫苗研发和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关键目标:诱导CD8+T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对病变细胞发起“进攻”。CD8+T细胞是白细胞中一支强大的“特种部队”,专门负责精准清除被感染或癌变的细胞。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不但能够提升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且还能辅助提升体液的免疫反应,这种辅助能力与现有的其他辅助药物能力相当,甚至更高。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通过肿瘤疫苗和传染病疫苗两种模型的实验,证明了这种从细胞质到内质网的“最后一公里”的精确靶向,可以大幅提升疫苗免疫效果。该技术有望为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带来新策略。

责任编辑:刘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