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费用 贷款 车辆 公司 银行 万元 企业 自己的 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沙103岁抗战老兵与娄底手艺人共创木雕作品《和平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8:02:00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乐

4月8日下午,娄底手艺人曹永文从新化带着他传承多年的木雕技艺与对英烈的崇敬之心,来到长沙103岁抗战老兵陈忠民家中。他想请陈忠民老人亲手书写“和平”二字,把这份跨越时代的祈愿,镌刻在他耗时多年创作的木雕《和平之路》上。

匠人匠心 十余年守护英烈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想用木雕记录这段历史。” 在陈忠民的家里,记者见到了曹永文。

曹永文,娄底新化人,一直热爱和喜欢木雕工作,多年来木雕技艺在岁月磨砺中愈发精湛。他一直以来都以独特方式守护历史记忆、传递和平信念。

“我每年清明都要去给烈士扫墓,这样坚持了十几年。”今年清明前夕,曹永文来到烈士墓园,用细毛刷蘸着金漆,一笔一画地修复碑文,为新化县74座烈士墓完成了描漆工作。“这些字模糊了,后人就看不清烈士的名字了。”

曹永文心中有一个梦想,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手艺,制作一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祈愿的木雕作品。他的脑海中,《和平之路》的轮廓已构思许久。这件作品将以细腻的木雕工艺,展现抗战时期的艰辛历程与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沿途的每一处雕刻,都计划融入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英烈故事片段,以及象征着和平曙光的元素。

“陈老,您亲身经历过那段烽火岁月,您对和平的理解,是我们后辈难以企及的。我希望能把您写的‘和平’二字,融入这件木雕里,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份历经沧桑的珍贵祈愿。”

当曹永文坐在陈忠民老人对面,他的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敬重。他缓缓向老人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提到那些在墓碑前度过的清明,那些为了修复碑文而专注的时刻,以及对《和平之路》木雕所寄托的厚望。

老兵故事 烽火淬炼的往事

陈忠民老人静静地听着,思绪似乎飘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忆起抗战岁月,这位103岁抗战老兵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1922年8月,我爸爸出生于湖南平江县南江镇的一个小山村。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让国家和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1938年,我爸爸16岁就离家前往湖北通城县谋生,恰逢招兵,他便主动报名参军,被分在第19集团军特别挺进队。”陈忠民老人的女儿陈订坚向记者讲述老人的故事。

“1938年11月,爸爸所在的部队奉命在江苏宜兴太湖边上防守。一天凌晨,湖边大雾弥漫,爸爸正在站岗放哨,听到日军的马达声,马上对着天空放了3枪,营房的战友们冲了出来,把来袭的鬼子打跑了。第二天早上清点人数后,发现打死了10多个日本兵。”陈订坚告诉记者,抗战期间,陈忠民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战斗多达七八十次。从1938年开始,在陈忠民长达7年的抗战经历中,他亲眼看见了不少战友牺牲,幸运的是自己活了下来。

“我爸爸腿上的伤疤就是当年在闽浙追击战中与日军拼刺刀留下的。打到最后,子弹都打没了,双方端起刺刀就直接干上了。我爸爸说,战友们都非常英勇,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陈订坚此时有点哽咽。

和平心愿 我想激励大家守护和平

“好,这‘和平’二字,我写!希望你的木雕,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许久,陈忠民老人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感慨。

家人很快准备好了笔墨纸砚。陈忠民老人虽已过百岁高龄,但拿起毛笔的手却十分稳当。他凝视着宣纸,深吸一口气,随后笔锋落下,在纸上写下了“和平”二字。每一笔的走势,都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又满含着对和平的深沉期许。

曹永文接过写好的字,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眼中满是感动。“太感谢您了,陈老。这两个字,我将刻在《和平之路》的作品上,激励大家守护和平。”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屋内,陈忠民老人的歌声雄浑有力。那歌声虽带着岁月的沙哑,却饱含着激昂的力量。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作品,而是整个民族的记忆。”曹永文说,他计划在今年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将作品安放在新化县乡村文化馆。

相关文章